轉錄自華爾街日報
最近的原物料下跌的確讓新興國家呼了一口氣
通膨對於窮國最為危險~
通膨下跌僅管並不會馬上看見
但預期的下跌就足以令政府稍感放鬆
尤其對於亞洲國家而言
受到通膨及成長性的雙重難題也能夠較為專心的應付成長議題
但是不一定是貶值唷~
像是越南或印度最近就因為通膨壓力減少,而能夠些許升值
case by case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80818/ecb135540.asp?source=whatnews3
商品價格回落為全球經濟減壓
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回落使人們看到了希望﹕即通貨膨脹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即將見頂﹔這為脆弱不堪的全球經濟帶來了令人欣慰的解壓跡象。
石油和糧食等必需品價格的居高不下一直都是一個嚴峻挑戰﹐對海地、埃及和印度等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如此。今年早些時候﹐必需品價格的飆升已在印度觸發了街頭暴力示威、運輸業罷工等動蕩狀況。
不過﹐最近很多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出現了顯著回落。油價上週五跌了1.24美元﹐收於每桶113.77美元﹐較今年早些時候的紀錄高點下跌22%。自5月份以來﹐發展中國家的主食大米的價格已累計下跌約40%。可用作食用油的棕櫚油價格也較3月份的高點也有類似幅度的下滑。小麥和銅等一干大宗商品的價格均顯著回落。
隨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長不斷放緩、原材料需求減少﹐很多分析師認為短期內大宗商品價格不太可能企及今年早些時候創出的高點。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個重大轉變﹐這些國家的工業化經濟往往遠比歐美更依賴大宗商品﹐而且它們的通脹率會受到此類商品價格走向的嚴重影響。
經濟學家警告稱﹐波動不已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輕易展開反彈﹐當出現新的地緣政治問題或無法預見的天氣災害時更是如此。即使價格沒有反彈﹐目前的價格仍遠遠高於一、兩年前的水平﹐這就意味著很多貧窮的消費者依然將面臨困境。目前的米價較2007年的水平仍高出了將近一倍。
不過﹐多種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仍標致著商品市場走勢較今年早些時候出現了重大改變﹐當時通脹形勢似乎即將失去控制﹐尤其是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令人們擔心可能會發生滯脹﹐這是一種經濟增長停滯與物價上漲並存的危險現象。
荷蘭國際集團(ING)駐新加坡的經濟學家蒂姆•康頓(Tim Condon)說﹐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認同通脹率的上行趨勢已告結束﹐至少在亞洲如此。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的話﹐將意味著央行行長們加息的壓力減小──上調利率會使得經濟增長進一步減緩﹔它還意味著發展中國家進口成本降低﹐為保護消費者不受高糧食和燃料價格的衝擊而提供的補貼數額也會縮水。石油和金屬價格的回落對企業利潤來說也是個好消息。
華盛頓智庫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總裁南茜•伯德索爾(Nancy Birdsall)說﹐最近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對世界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
當然﹐也有一些國家可能會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蒙受損失﹐特別是一旦眼下的價格回落演變成一場價格大跌之時。據分析師估計﹐馬來西亞有高達40%的政府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和天然氣銷售﹐與之相比﹐10年前這一比例僅為10%左右。政府將這筆“橫財”用於修建橋梁、提供醫療服務等領域。
一些拉美國家也可能會受到影響。觀察人士尤其擔心阿根廷和委內瑞拉。阿根廷的債務已經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5%左右﹐該國總統將大豆等商品的出口收入用於為大量支出提供資金。
不過經濟學家們說﹐與過去的大宗商品熱不同的是﹐這次很多生產國都合理地管理了他們的收入﹐將利潤的大部分留起來用作未來使用。分析師說﹐很多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看起來都在朝著既保持利潤又緩解通脹壓力的水平發展。
中國這個最重要的的發展中經濟體已經看到了大宗商品下滑帶來的好處。2月份中國的年通貨膨脹率達到了8.7%﹐目前已經回落至6.3%﹐而且通脹速度很可能會進一步減緩。
原因就是該國的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是由豬肉短缺這一單一問題推動的﹐而現在這個問題正在得到解決。2006年以後﹐農民因豬肉價格暫時低迷而減少了生豬的飼養﹐隨後爆發的疫情又進一步降低了生豬存欄量。
中國政府向養豬戶提供疫苗接種和保險計劃﹐鼓勵他們增產。現在﹐豬肉的供應再次回升。總部位於香港的投行里昂證券(亞洲)(CLSA)稱﹐2月底豬肉價格較去年同期漲了70%﹐目前已經較2月底回落了約7%。
儘管一些經濟學家擔心還有其他原因推高中國的通脹率﹐但通脹壓力的減小使得央行能夠加大力度促進經濟增長。中國政府最近提高了銀行信貸額度﹐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有所增加﹐而這類措施很難在通脹形勢仍在惡化時出爐。
泰國政府最近上調了利率﹐並公佈了新的大額補貼計劃﹐包括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和火車﹐該國財政部長素拉蓬(Surapong Suebwonglee)上週五表示﹐隨著油價下跌的影響開始顯現﹐預計通脹將從10月份開始減速。泰國央行行長塔里薩(Tarisa Watanagase)上週五表示﹐貨幣政策無需進一步緊縮﹐這從某種程度上要多虧油價的下跌。
與此同時﹐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Guido Mantega)上週三表示﹐巴西所有價格指數都有所回落﹐通脹最嚴峻的時候已經過去了。7月份巴西的年通貨膨脹率為6.4%。
發展中國家通脹率的下降可能會有助於美國﹐美國最近公佈7月份消費者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5.6%﹐創下17年來的最大升幅﹐原因之一就是糧食、能源和服裝產品的價格上漲。國外價格壓力的降低有望遏制進口成本的進一步上升。
儘管如此﹐在大宗商品降價帶動下有所緩和的通脹形勢不會解決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面臨的金融和房地產市場問題。而且在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通貨膨脹率仍頑固地居於高位﹐有的甚至達到了25年來的最高水平。
一些分析師擔心﹐由於早先價格上漲的影響開始體現在經濟體系中﹐即使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進一步下跌﹐價格壓力仍會揮之不去。泰國航空(Thai Airways)等航空企業已經尋求通過加收費用和削減服務來抵消燃料成本的上升﹐並寄希望於油價進一步下跌。不然的話﹐航空公司可能不得不將附加費的徵收永久化﹐或是加收新的費用。
花旗集團(Citigroup)駐新加坡的經濟學家Sim Moh Siong說﹐通貨膨脹的回落速度有多大還是個問題﹐我預計不會很快。
國際糧食機構也沒有因糧價回落而成為贏家。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發言人詹妮弗•帕米利(Jennifer Parmelee)說﹐專家們告訴我們說﹐便宜糧食的時代在可預見的未來仍不會重現。世界糧食計劃署稱﹐今年該機構為貧困人口提供的糧食成本接近60億美元﹐遠遠高於正常年份的30億美元左右。
儘管如此﹐大米和石油等必需品價格的下行走勢仍非常明顯。幾個月前﹐大米價格曾上漲至創紀錄的每噸1,100美元﹐目前已跌至約600-700美元。泰國出口商Riceland International總裁Vichai Sriprasert說﹐其結果是今年早些時候籠罩市場的恐慌情緒消失不見了。他說﹐幾個月前消費者預計米價會進一步上漲、供應會出現短缺﹐因此買進大米囤積﹐而如今他們都在消耗這些多餘的大米儲備﹐減少了購買量。
他說﹐人人都認為價格會繼續下跌﹐不過他也強調說﹐價格可能不會回落到一年前甚至更早時期的低位附近。
棕櫚油也是一個關注的焦點。3月初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曾一度逼近每噸4,300林吉特(合1,280美元)。現在的價格約為,2,500林吉特。
馬來西亞的交易商表示﹐目前棕櫚油的剩餘儲備有200萬噸﹐創下了歷史紀錄﹐同時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的新建種植園也紛紛投產。
而且﹐雖然有人認為棕櫚油需求會因其用作生物柴油而大幅上升﹐不過目前這種預期並未變成現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清理土地進行耕種的環境成本令歐洲等地的買家望而卻步。儘管如此﹐目前棕櫚油價格仍較2007年的水平高出了30%。
Patrick Barta / John Lyons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金融要聞] 商品價格回落為全球經濟減壓 From WSJ 20080819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