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金融趣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金融趣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金融趣聞] 一些有趣的圖 20081016

剛從美國回來
那兒的銀行業的確是問題重重
一波波的救援行動看來也無濟於事
從現在各國央行已經是急到死馬當活馬醫 有藥就上
如此下去 最後肯定會撒錢過頭, 再重起另一波金融泡沫

最近整理了一些照片及圖
和大家分享


Wachovia 寫著coming soon 不過後來還好有找到買家


可憐的小孩 萬聖節竟然找不到鄰居 房子都被拍賣了



這個漫畫很有趣 可能有點小,
建議到 原網址 可以看大圖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金融趣聞] 損失慘重的一年 20080919

羅素克洛演的A good year 讓很多人跑去南法享受法國人的悠閒
但是對許多金融從業人員來說
今年絕對是個worst year,
前幾天po了一個美國銀行倒閉地圖
那沒倒閉的銀行呢?

NY times做了一個網頁是比較一年來銀行市值變化的網頁
稍微一看,動輒是負40%的降幅,
真的很可怕

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

網頁在此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金融趣聞] 銀行倒閉地圖 20080912

連這種網站都有人做
還是一樣~
很佩服老美的幽默感
而且還不是隨隨便便做做而已
還有持續在更新
雖然實際功能性不高
但有趣~而且做報告時拿來點一點也蠻有趣
另外他也會不定時增加一些財金Blog或News


Bank Closure Map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金融趣聞] 好慘的台灣先生 20080904

今天中時的一篇新聞
谷月涵:貶值 讓台股重摔
懶得轉,要看自己去連


重點是

今天央行中午發新聞稿
有連結的 不是在唬爛

http://www.cbc.gov.tw/secretariant/release/news_inpage.asp?no=5027

中央銀行新聞稿 97年9月4日發布
<網址:http://www.cbc.gov.tw> (97)新聞發布第176號



本(4)日某媒體引述某外商研究部主管之見解,認為「貶值 讓台股重摔」;此一見解與事實不符,為免誤導社會大眾,特澄清如下:

當投資股票之外資匯入時,先在匯市拋售外匯,換取新台幣,繼於股市購買股票;當其資金撤離台灣時,先於股市拋售股票,取得新台幣,繼於匯市購買外匯。

其交易先後順序與影響如下:

外資匯入: 先拋售外匯
新台幣升值
再購買股票
股價上漲

外資匯出: 先拋售股票
股價下跌
再購買外匯
新台幣貶值
從上述分析,可知該主管之見解,顯係顛倒因果。
------------------------------------------------------------
央行最討厭別人提匯率
尤其是提台幣匯率
不但明目張膽的提
而且還把股市633達陣的功勞記在台幣貶值上
真的是踩到老大的地雷了 XD
被罵也是活該...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金融趣聞] 兩大房貸機構背後的“心智控制術” From WSJ

這篇還蠻有趣的
個人覺得這一段很有趣
也顯出Fed 和財政部的無力

Pity Ben Bernanke and Hank Paulson. They now have to pull off an amazing Jedi mind trick. They have to invoke the 'implicit guarantee' that the government stands behind Fannie and Freddie in the hope that by doing so, Fannie and Freddie can stay afloat long enough and raise sufficient capital so that the 'implicit guarantee' never comes to pass.

Got that?



Jedi Mind Trick Behind Fannie, Freddie

兩大房貸機構背後的“心智控制術”


2008年07月15日15:24
駕誰能給我解釋一下什么叫“隱含擔保”(implicit guarantee)﹖

“擔保”感覺上就像黑、白、好、壞、聰明、愚蠢一類确鑿無疑的詞匯。

將一個國家數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系統建立在一個沒人能給出確切定義的愚鈍概念之上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我們很快就發現﹐事實上並沒有什么“隱含擔保”之類的東西。它要麼就是擔保﹐要麼就不是擔保。而如果是的話﹐“擔保”就只有一個意思﹕身為納稅人的你得替人付帳。

當然﹐我們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 簡稱﹕房利美)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ederal Home Loan Mortage Corporation, 簡稱﹕房地美)便是表達我們意願的政治體系的產物。
房利美和房地美背後的“隱含擔保”概念使得它們可以優惠利率借貸並支撐美國房市。但這是種典型的政治昏招﹐將市場力量與政治及社會目標混為一談。而當政治和金融混淆不清之時﹐就容易出現不好的情況。

“隱含擔保”的可怕之處在於﹐它賴以形成國家金融政策的基礎在個人角度上是沒有人會接受的。

比如說你想賣掉自己的房子。一對財力有限但前途廣闊的年輕夫婦找到你﹐提出要買你的房子。你很興奮﹐但有個難題。這對夫婦的錢不夠。他們會付25%﹐再為剩下的75%給你打張欠條。這對夫婦有錢的父母會為這張欠條擔保﹐給那剩下的75%提供“隱含擔保”。

你會作何反應﹖“隱含擔保”是個什么鬼東西﹖這對父母會不會承擔責任還是個未知數。面對同樣的問題﹐為什么當我們身為公民和納稅人時就應做出不同的反應﹖

那些可不是你們尋找的擔保。
但多年來事實就是如此。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會面臨房利美和房地美困局的原因之一。

可憐的貝南克(Ben Bernanke)和鮑爾森(Hank Paulson)﹐他們現在不得不實施駭人的杰迪武士心智控制術。他們得利用政府支撐在房利美和房地美背後的“隱含擔保”﹐以期這兩家公司能支撐足夠長的時間﹐籌集充足的資金﹐這樣就永遠不用兌現“隱含擔保”。

明白了嗎﹖

讓我們回到那對年輕夫婦身上。這就相當於在買房子之前﹐這對夫婦說自己拿不出25%的首付﹐只有15%。但那也沒關係。他們的父母現在會為剩下的85%提供“隱含擔保”。

你本來連75%的“隱含擔保”都不接受﹐憑什么接受85%的呢﹖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情況也是一樣。正如我們所見﹐根本就沒有什么“隱含擔保”。

Evan Newmark

(編者按﹕本文作者Evan Newmark曾在華爾街工作了20餘年﹐目前已遠離各大投行、自己在進行股票投資。本欄目文章選自他在Deal Journl上的博客Mean Street。欄目內容都與華爾街有關。)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金融趣聞] Moody’s 犯大錯 From FT 20080521

在信用評等越來越重要,而且去年的才剛發生信用風險的金融市場
現在看到這種新聞,除了苦笑還能如何?


Moody’s error gave top ratings to debt products
By Sam Jones, Gillian Tett and Paul J Davies in London
Published: May 20 2008 23:36 | Last updated: May 20 2008 23:36

Moody’s awarded incorrect triple-A ratings to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a type of complex debt product due to a bug in its computer models, a Financial Times investigation has discovered.

Internal Moody’s documents seen by the FT show that some senior staff within the credit agency knew early in 2007 that products rated the previous year had received top-notch triple A ratings and that, after a computer coding error was corrected, their ratings should have been up to four notches lower. .......後略 請自行點連結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金融趣聞] 網路搶錢猛貼文 2部落客暴斃 by 聯合新聞網 080406

呵呵~
大家努力工作,還是得關心自己的健康

http://udn.com/NEWS/WORLD/WOR4/4289161.shtml
網路搶錢猛貼文 2部落客暴斃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 2008.04.07 02:10 am


電腦和網路催生一批在家接案或撰寫部落格、自行開設網站維生的SOHO族,許多人以為這些SOHO族工作彈性自由,比工作時間固定的上班族輕鬆多多。然而,紐約時報報導,這些SOHO族在常年無休的網路經濟所製造的強大身心壓力下賣命工作,經常不眠不休拚到筋疲力竭,根本就是數位時代血汗工廠的奴工。

他們有許多是按件計酬,不過他們製造的不是成衣,而是部落格貼文,以應付網路經濟對新聞和評論毫無饜足的需求。

這些在部落格發表文章的部落客,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他們也喜愛毫無休止的活動,可是最近美國至少兩名部落客突然暴斃,一位是兩周前舉行葬禮的佛州科技業部落客羅素‧蕭,死因是心臟病發作,終年60,另一位去年底因心血管疾病過世的部落客歐全特,年僅50,還有一位41歲的馬力克,去年底心臟病發險些送命。

三位部落客健康出狀況,當然可以說是個案,但一些人已開始懷疑這種全天候工作的生活,恐怕有些問題。

網路上有許多人對運動、政治、商業、名人和每一種想像得到的題目撰寫紀錄、報導和評論。有些人只是好玩,可是有許多人是為網路出版機構撰文的員工或包工,還有一些人想靠自設媒體網站賺錢。

他們競爭非常激烈,每個人都想搶先發表獨家新聞。這不只是為了滿足自我,也為了廣告收入。這些網站經常按件計酬,或是看文章點閱次數計酬,因此作品數量和內容非常重要。

一些大網站表示它們大部分撰稿人年收入大約三萬美元(約台幣90萬元),有些拿到七萬美元,少數多產者可能超過10萬美元(約台幣300萬元)。在網路建立迷你媒體帝國的企業家一個月可能賺進數十萬美元,可是許多人一個月可能只收到一千美元(約台幣3萬元),在美國這樣的收入無法生活,逼得他們須大量接案。

這些部落客經常抱怨體重增加或減輕、睡眠失調、精神耗竭和其他病痛。連自己開網站而且收入優渥的人,都免不了這種壓力。科技部落格TechCrunch的高人氣帶來幾百萬美元廣告收入,可是創辦人艾林頓(Michael Arrington)抱怨過去三年重了13公斤,而且睡眠嚴重失調,遲早會精神崩潰。

連基礎穩固的公司也因網路改變工作性質,准許員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工作。這種做法雖有彈性,卻也讓員工永遠擺脫不了工作,有些著迷的資訊員工甚至足不出戶。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金融趣聞]路透新聞—逆向投資,好玩不賺錢 20071212

順勢而為是有些人的投資觀念

有些人喜歡逆向投資

的確,人棄我撿 是很多投資大師的投資理念

但要逆向投資除了需要口袋深   也是需要慎選標的

無論何時 

基本面札實的功力還是不可缺的





07:20 12Dec07 RTRS-SAFT專欄》逆向投資,好玩不賺錢

 

 (James Saft是路透專欄撰稿人,以下專欄只代表本人觀點)


 撰稿 James Saft


 路透倫敦12月10日電---逆向投資樂趣多多,不過要想賺錢可就沒那麼容易.


 在多數人還在說情況形勢不錯的同時,那些說什麼信貸和樓市泡沫死期已到的人,大可自我表揚一下;不過最多也就是表揚表揚.


 這是因為追漲殺跌的所謂"動能"交易,往往勢不可當,受人的傾向驅使--什麼有效就堅持什麼,什麼流行就追捧什麼.


 花旗歐洲股票策略師斯塔布對於"逆向"投資組合的表現頗有研究.這類投資表現糟糕,而"動能"選股收獲不錯.


 即使是在金融市場發生劇變的2007年,DJ Stoxx歐洲大盤股指數成分股中2006年表現最差的10只,次年較表現出眾成分股仍落後26個百分點,這也是連續第四年、過去12年來的第九個年頭,逆向選股表現落後.


 而富時100指數成分股當中,動能選股的表現在過去23年中有16年都更勝一籌.


 "逆向選股表現出色、完全扭轉落後局面的時候比較罕見,"斯塔布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


 "在處於轉折點的時候才有效果."


 這樣的轉折點是相對稀有的,而且跟不上基本面的變化,通常會落後數年.




     **不隨大流當心下課**


 "只要音樂在響,你就要起身舞蹈.我們還在舞蹈,"花旗前執行長普林斯7月時這樣說道.他的這番表達已成為笑柄.


 但的確,雖然回過頭來我們現在可以"認同"槓桿收購貸款是場泡沫,但承認自己一絲不掛的皇帝也並沒有贏得股東和董事會的讚許.


 雖然音樂一停普林斯丟了飯碗,不過如果他當年讓花旗從現在看來不明智的貸款業務抽身,那麼幾乎可以肯定,他早在一兩年前就下課了.


 如果他這麼做了,花旗的情況或許會好一些,但是,迫使其隨波逐流的壓力畢竟太大.


 再以著名的Phillips & Drew基金經理戴湯尼為例.1990年代末期他基本上都在唱美國和互聯網股票泡沫,但實際情況卻是股票在漲,導致他的客戶蒙受巨大損失.


 可悲的是,大家對戴湯尼終於沒有耐心了,2000年3月他被公司炒魷魚,而就在那之後美國和互聯網股票展開了姍姍來遲而應得的多年跌勢.


 戴湯尼和其他許多人對於互聯網泡沫的分析都是正確的,但他們都忽視了群體效應的重要性.


 以高得離譜的價格去搶購邁阿密的共管式獨立產權公寓(condo),或是相對低的利息借錢給私募公司,這些似乎都是不理智的行為.


 但群眾的力量大.首先,他們加總掌握的信息比任何的個人要多.雖然並不總是對的,但這透露了重要的一點.


 其次,也是更有力的一點就是,人多就很容易實現自我應驗.價格越漲買的人就越多(當然這指的是投資而不是買洋蔥),往往也就把價格推得更高.


 簡而言之就是:大眾錯誤的時候,小眾的正確是沒有意義的.你需要一個催化劑改變足夠多的其他人的想法.今年,這個催化劑就是美國抵押貸款的大量違約.


 

     **08年的動能所向**


 那麼既然逆向投資只會賠錢,2008年的動能投資方向又是什麼呢?


 很容易就能想到新興市場和自然資源板塊,或者是相對於美元的任何貨幣.


 也很容易發現動能在哪裡停滯了.


 花旗的斯塔布指出,2007年表現不佳的投資有個共同題材:槓桿.(完)


  如欲瀏覽其他Saft專欄文章,請點選[SAFT/CN]


 --翻譯 吳婧;審校 楊光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轉貼]從十萬到二千萬的故事

這是一個港仔 從十萬到二千萬的故事

1)帳戶開始於04 年3月,起始帳戶10萬;

2)先聽股評唐某在 04年3月22日在 11.08買入600827友誼股份 9000股,很快套住;

在04年 6月22日同樣聽股評唐某割肉於 6.41賣出9000股,資金剩餘 5.79萬;







3)再加入某高手工作室,成為會員,交納會員費7900元,資金剩餘 5萬;  

4)04年8 月18日,該工作室靈魂人物李某QQ我,說 818是黃道吉日,"發要發 ",

要我買入600104上海汽車,我於8.38買入上海汽車 5900 股,很快再次套住,

914行情來了後該工作室李某說行情結束還早,持股待漲,;在04年 10月25日

李某再次 QQ說股價破位讓止損賣出,我於 6.0賣出 5900股,資金剩餘 3.6萬;

5)看來加入工作室是不行了,我又在某知名論壇認識了股市高手張某,張某說跟

他炒股,很快會翻番的;張某指令我在04年11 月19日買入600127金建米業,我按照他說






的在 4.03買入 8900股,04年 12月7日該股突破向上,張某說有效突破翻番可待,我就持

股了很快再次套牢;05年 2月1日我按照技術分析的止損原則果斷在 2.95止損出局,資金剩餘
2.64萬;

6)看來春節沒有什麼行情了,資金損失慘重,心情不好,去旅遊散散心吧,05年2月8日







到了越南下龍灣旅遊,我將2.64 萬按照1:1300的比價兌換成了越南盾,換了3432萬越南


盾,在越南旅遊了4天,花了1432 萬越南盾,還剩下2000萬 越南盾

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謝國忠離職與電郵內容外洩有關 [摘自華爾街日報] 1011

[小凱簡評] 我對這位Andy先生沒什麼意見,但對於一向對言論比較持開放態度的摩根士丹利也對個人言論有限制較為驚訝,看來只要是大組織,都還是有其很莫名奇妙的規範,尤其是當擋了他財路時,你曾幫他賺再多的錢也無濟於事!我還是乖乖的窩在部落格好了!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傑出的亞洲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本以為在與同事交換看法時可以暢所欲言﹐但他沒想到自己所寫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卻讓他惹火上身。 



由於在<chsdate w:st=">918日</chsdate>所寫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中對新加坡政府有不敬言論﹐謝國忠上週五突然宣佈辭職。這封電郵共九段﹐標題明確指出這封郵件僅供內部傳閱。郵件中提到了上個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在世界銀行和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期間舉辦的私人宴會。



《華爾街日報》見到並得到摩根士丹利證實的一份電郵複件顯示﹐謝國忠寫到﹕我認為提問者在爭先恐後地稱讚新加坡﹐把新加坡夸作全球化的典範。但他認為﹐新加坡的經濟成就與洗錢活動脫不開關係。他寫到﹕這些西方人其實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謝國忠拒絕談論他從摩根士丹利離職的具體原因。但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謝國忠的離職與電郵有關。謝國忠在中國廣州市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這封電子郵件寫得相當倉促﹐一些措辭也不適合在公開場合出現。謝國忠說﹐如果內容將在公開場合發表﹐措辭就會非常慎重。但他同時表示﹐不論內容是在私下場合還是公開場合發表﹐他的觀點向來都是一致的。



從謝國忠的遭遇中可以看出﹐大型投行的分析師、策略師和經濟學家在發表意見時有時會冒犯到公司的客戶。今年早些時候﹐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Ernst & Young LLP)就收回了一份先前發佈的報告。該報告稱﹐中國實際的壞帳金額是公開披露的5倍﹐因此﹐這份報告遭到了中國央行的不點名批評。安永是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的審計人。安永隨後表示﹐對中國金融體系壞帳金額的估計有誤。



從此事中還可看出﹐一封本來僅供內部閱覽的電郵可以在迅速之間廣為流傳。既然謝國忠的這封郵件是供內部閱覽的﹐所以他在郵件中表達的觀點不會受到摩根士丹利的監管和法律部門的審查。摩根士丹利發言人Po-ling Cheung表示﹐郵件中的看法屬於謝國忠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公司的立場﹔這封郵件是基於個人意見所寫的﹐為的是與一小部分人展開內部討論。該發言人又表示﹐摩根士丹利一直支持新加坡以及認同新加坡過往的成就。



目前還不清楚新加坡政府對此郵件是否做出了反應。新加坡新聞通訊及藝術部將記者的問題轉交給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但後者拒絕在搞清電郵是否屬實之前發表評論。在2003年監管機構與華爾街幾家大型投行就股票研究報告弄虛作假一事達成和解之後﹐這些大型投行對分析師和研究人員的報告進行了更嚴格的審查﹐以確保他們的報告與公司爭取投行業務沒有牽連。在亞洲﹐大部分投資銀行業務都來自政府或者政府控制的機構。例如﹐中國的國有銀行工商銀行正在準備首次公開募股(IPO)﹐其股票發行有望成為全球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筆IPO交易。



分析師的尖銳看法可能讓亞洲國家感到不快﹐而一些話題在某些國家是極為敏感的。例如﹐在泰國談論有關君主制的話題可能被扣上叛逆的罪名。新加坡政府也對公眾批評尤為敏感﹐例如﹐該國禁止戶外的示威活動。該國的執政黨領袖已經對一些反對黨政客和一系列出版物提出了誹謗指控。他們表示﹐有必要保護名聲免受誹謗的玷污。不久前﹐李顯龍及其父李光耀將《遠東經濟評論》的出版商Review Publishing Co.告上法庭﹐起因便是7月份的《遠東經濟評論》刊載了一篇採訪新加坡反對黨政治家徐順全(Chee Soon Juan)的文章。Review Publishing Co.是道瓊斯公司(Dow Jones & Co.)的下屬企業。



摩根士丹利在新加坡是數一數二的投資銀行。根據Dealogic Inc.提供的資料﹐就為併購交易提供咨詢這項業務而言﹐摩根士丹利在新加坡的地位僅次於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過去2年間﹐摩根士丹利在為企業併購提供咨詢方面更是排在第一位。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謝國忠向來言辭犀利﹐喜歡把個人的見解與對經濟問題的看法交織在一起。他曾經寫了很多關於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文章﹐用他的話說﹐上海房價飛漲並非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果﹐而是緣於海外華人投資者的推動。



謝國忠在那封電子郵件中寫到﹐在李顯龍舉辦的那次晚宴上﹐他曾詢問新加坡主辦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是出於什麼想法。他寫到﹐沒人知道答案﹐有些人說或許是因為其他國家都不想承接這次會議﹐還有人猜測新加坡是想借這次會議來提升本國的形象。但他認為這是一個令人不解的決定﹐因為目前為止新加坡在這方面做得很不怎麼樣。摩根士丹利不肯透露對把這封信公之於眾的內部人士會怎樣處罰﹐但將公司內部文件泄漏出去確實違背了該公司的行為準則。

<i>Kate Linebaugh</i>
http://www.chinese.wsj.com/big5/20061005/fea140549.asp
<!--ontent_tag t-->

2006年8月18日 星期五

美元走軟並未讓美國遊客捨棄歐洲—轉貼華爾街日報



http://www.chinese.wsj.com/big5/20060816/bus115010.asp?page=article_front_big5_bus



美元走軟並未讓美國遊客捨棄歐洲 

    你會不會因為在法國一盃軟飲料要花掉3美元而放棄去巴黎旅行﹖



    想想看。 五、六月份的時候﹐歐元兌美元匯率曾一度越過1.29美元大關﹐這是自2005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局面﹔英鎊兌美元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如此一來﹐美國人在歐洲旅行的時候肯定會感到所有東西都變貴了。 不過﹐旅游業人士說﹐美國遊客並沒有因近來美元匯率下跌而止步。真正讓大多數旅行者最頭痛的是機票價格﹐在目的地境內的花銷成本在美國人考慮是否要去歐洲度假時影響並不大﹐



    雖然等他們到了那裡之後有可能會大吃一驚﹐後悔不迭。倫敦的學生旅行代理機構STA Travel旗下一家營業部的經理麥漢•巴里斯(Meghan Barrios)說﹐決定推遲旅行的人更多地是因為交通成本的問題﹐而不是達到目的地後游玩的費用。在過去一年半時間以來﹐到英國的機票成本實際上更便宜了﹐雖然一英鎊現在已接近兩美元。她說﹐美元貶值並未打擊人們到歐洲旅行的熱情。 



    各旅行代理機構基本都同意這樣的說法。波士頓Atlas Travel International旗下的一些旅行社人士說﹐今年﹐去英國和歐洲大陸旅行的人比去年有所增加。 業內人士說﹐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近幾年曾出現過美元匯率更低的時候﹐特別是2005年初的時候。當時﹐歐元兌美元匯率升到了至少5年來的最高點﹐1月份時達到1.35美元﹐到3月份時還在1.30美元以上。英鎊的走勢與歐元類似。2005年1月曾創下1英鎊兌1.90美元的高點﹐3月份時進一步上揚。



    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蘭赫恩的小型旅行社Will Travel的總裁卡麗•托馬斯(Carrie Thomas)說﹐我們的確有一點點擔心﹐但問題不大。她說﹐有一些人表示說﹐今年或許不適合到歐洲旅行﹐不過﹐持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太多﹐還不至於讓他們的業務出現下滑。 





Isabelle Lindenmayer

2006年8月2日 星期三

中國情侶熱衷西式婚紗照 - 台灣奇蹟再現



寫這篇的老外可能不知道,全世界婚紗照拍得最好的在台灣,而且己經悄悄反攻大陸~~







轉貼 華爾街日報 http://www.chinese.wsj.com/big5/20060728/chw194300.asp?page=article_front_big5_chw



當情訂奇緣婚紗影樓早上8點半開始營業的時候﹐那些相信現代中國的愛情已不再是為了傳宗接代的年輕女孩們早已在門口翹首以待。



化妝品銷售員劉婷(音)和她的未婚夫、電話設備產品經理盛越(音)為了這一刻也是做足了準備。這兩個同為24歲的年輕人將用掉盛越一個月的工資、花上九個多小時的時間來拍攝婚紗照。影樓說﹐這些照片將傳達出“超越一切的真情”﹐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激情”。



在這對新人等待化妝時﹐西單北大街上的其他影樓也陸續開始營業了。劉婷和盛越面前擺著三部手機以及午餐盒飯。



情訂奇緣的店面櫥窗里擺著白色的天使翅膀﹐內充五彩紙花的氣球以及顆顆紅心。樣片中展示的則是戀人們的夢幻世界──拍攝主題場景包括法式閨房、叢林之愛和迷情浴室﹐所有場景都配有不同的服飾妝容及拍照姿勢。



在北京這條最繁華的商業街上﹐巴黎婚紗(Paris)、紐約-紐約(Love in New York)、羅馬風情(Rome Style Life)等各式影樓比比皆是﹐這些多為台灣人經營的婚紗影樓抓住的正是中國人對西式婚禮場景的向往心理。



在情訂奇緣拍攝一套花費在375美元至750美元間的婚紗照可至少更換五套服裝﹐並到附近的羅馬天主教堂拍攝外景──儘管大多數新人並不信教。情訂奇緣影樓主管、23歲的黃玲(音)說﹐“這個背景和西式禮服搭配起來很協調。”



儘管大多數新人更鍾愛西式婚慶﹐但在結婚當天﹐新人們仍會換上至少一套中式服裝﹐並舉辦中式宴會﹐而且還會挑選一個適合結婚的黃道吉日。今年結婚的人特別多﹐因為今年中國農曆有兩個立春﹐這樣的情況可不多見。



黃玲說﹐“今年是個好年頭。如果在去年預定拍照﹐只要等不到一星期﹐而在今年則要等上兩個星期。週末的時候我們一天要接待20對新人。”



上午10點半﹐劉婷的頭發已經變成了捲髮﹐睫毛也被涂上了明亮的藍色。盛越的臉上也打上了粉底。其他年輕女孩儿正在選擇華麗的白色禮服。



在徬邊﹐另一對新人正坐在電腦前挑選最令他們滿意的照片﹐上週他們也經歷了馬拉松式的漫長拍照過程。



27歲的徐權震(音)說﹐“我更喜歡這張自然風格的照片。”他和26歲的未婚妻陳盈(音)正在仔細端詳著一張照片﹐拍攝背景是碧藍的海水和一片夏威夷風格的海灘﹐這個效果是影樓製作出來的。一位工作人員向這對新人保證﹐他們的牙齒通過電腦處理可以變得更加亮白。



化妝完畢﹐劉婷、盛越和其他濃妝艷抹的新人們登上了有16個座位的小客車﹐準備前往王府井的天主教堂東堂。劉婷說﹐“我想明年結婚﹐而他的父母更願意我們今年結婚。這讓他們心理上感覺更舒服。我們只是擔心婚禮巨大的開銷。”



他們9月10日的婚禮將花費1,250美元﹐超過了三個月的工資。不過這和盛越哥哥的婚禮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他的哥哥花了2,250美元在巴黎拍攝了婚紗照──是真正的巴黎﹐而不是北京的那個婚紗影樓。



在東堂﹐25歲的鄧朋朋(音)被午後的烈日晒得沒了精神﹐她的西式婚紗被安全別針固定得牢牢的。她的未婚夫、28歲的劉燦(音)擦著額頭的汗水﹐拉開了被粉底染臟的襯衣領子。



他們同樣將婚禮日期選在了良辰吉日。這是鄧朋朋的父母要求的。她說﹐“我們希望遵從父母的意願﹐我們也希望這能給我們帶來好運氣。”



這對新人站在教堂前面的一棵樹下﹐微笑著看著對方﹐擺好姿勢拍照﹐然後他們又坐車回到了影樓。鄧朋朋坐下來補妝。



她的未婚夫劉燦小聲說﹐“我覺得又熱又難受﹐不想再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照相了。”



劉婷換上了一套點綴著蕾絲花邊和亮片的紅色晚禮服。她的未婚夫盛越喝著瓶裝水。



下午兩點﹐在後面攝影棚中﹐另一對新人似乎難以進入狀態﹐在工作人員噴了香水、播放了輕音樂後也仍是如此。攝影師吳和佳(音)站在一徬。



他說﹐“把你們的鼻子挨到一起﹐做出陶醉的樣子。”

20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外匯管理基金

越來越多的華爾街人士鼓勵散戶投資者投資外匯。資金管理公司也順應潮流﹐推出了一系列允許散戶進行外匯投資的新基金。



隨著眾多策略師繼續看跌美元的走勢﹐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等一批華爾街公司已經開始建議散戶投資者把一小部分資金投向歐元、日圓和其他可能從美元下跌中獲益的外幣。為這種策略推波助瀾的是人們擔心美元下跌將加劇通貨膨脹﹐進而打擊債券和一些股票的價格。這些策略師稱﹐持有外幣資產可以幫助投資者對沖美元下跌帶來的風險。



但其他金融顧問警告說﹐投資外匯基金不但風險較大﹐而且還無法獲得長期的投資回報。理財公司RegentAtlantic Capital的首席投資長克里斯•科達羅(Chris Cordaro)建議﹐投資者應堅持買進國際股票基金等傳統的投資方式﹐因為美元下跌時這些投資可以升值。他表示﹐如果想獲得比美國股市更高的估價並對沖美元下跌的風險﹐國際股票基金可以幫助投資者以較低的成本輕鬆地實現上述願望。



不過﹐外幣基金還是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不但有購買以外幣計價的貨幣市場投資工具的共同基金﹐也有運用衍生品買賣、賣空等複雜投資策略實現盈利的基金﹐還有吸收借貸資金押寶外匯市場波動以實現以小搏大的基金﹐可謂是林林總總、五花八門。



Rydex Investments近期推出了歐元信托基金﹐該基金投資於歐元﹔現在準備推出六種跟蹤英鎊、澳元、墨西哥比索等貨幣並在交易所上市的產品。美林(Merrill Lynch & Co.)上個月推出了由Nuveen Investments負責管理、名為Global Income & Currency的封閉式基金﹐該基金投資於各種外幣。Ameriprise Financial Inc.旗下的RiverSource Investments和Rafferty Holdings LLC旗下的Direxion Funds也在醞釀推出外匯共同基金。



面向散戶的外匯基金的紛紛湧現標志著散戶資金的投資方向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金融顧問往往會向散戶投資者建議持有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或房地產等另類資產﹐一般是不會建議他們購買外幣資產的。長期以來﹐大型機構投資者一直在匯市交易中佔據主導地位﹐因為匯市往往牽扯到複雜的金融合約和高昂的交易成本。



投資者參與外匯交易會面臨諸多風險。首先﹐匯市中大起大落是家常便飯﹐而且外匯的走勢也難以預測。例如﹐美元去年的強勢就出乎許多市場預言家的意料﹐但誰也不敢保證美元會在未來幾個月內繼續下跌。因為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持續強勁﹐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可能會繼續提高短期利率﹐從而推高美元匯率。



一些顧問表示﹐新成立的基金收費太高了。以Rydex Dynamic Weakening Dollar Fund和Falling U.S. Dollar ProFund為例﹐這兩只基金都把紐約期貨交易所的美元指數作為業績參考目標﹐每年收取的資產管理費超過了1.5%﹐而一般的指數基金收取的年管理費僅為0.71%。Evensky & Katz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運營長雷恩•瓊斯(Lane Jones)表示﹐既然以指數為業績參考目標﹐那麼收費也應該向一般的指數基金看齊。



不過﹐仍有一批策略師認為外幣應在客戶的投資組合中佔有一席之地。摩根士丹利旗下服務於散戶的Global Wealth Management Group部門近來首次建議客戶把3%的資產投向Rydex Euro Currency Trust。總的來說﹐摩根士丹利建議願意承擔中等程度風險的投資者應把16%的資產投向海外股票﹐而且不要持有海外債券。



雷曼兄弟旗下的Private Investment Management上個月建議客戶把資金撤離海外債券﹐轉而投資外幣﹐這在這家證券公司歷史上還屬首次。雷曼兄弟向願意承擔中等程度風險的投資者建議把8%的資金投向以外幣計價的貨幣市場工具。



這一投資建議看來與Merk Hard Currency等新推出的外匯基金給出的策略不謀而合。雷曼兄弟建議﹐願意承擔中等程度風險的投資者應把19%的資產投向海外股票。同時﹐該公司建議規避海外債券﹐因為它預計海外的利率也會上升。雷曼兄弟的高級策略師阿龍•格威茨(Aaron Gurwitz)表示﹐我們希望用最穩妥的方式來保護客戶的利益﹐眼下投資非美元貨幣或許能小賺一筆。



繼去年兌歐元和日圓走強之後﹐美元兌歐元和日圓今年目前為止分別下跌了6.2%和4%。策略師們預計美元將延續跌勢﹐因為眼下市場普遍預期Fed將於近期內結束加息週期。與此同時﹐預計海外市場的利率將走高。由此一來﹐投資海外市場將更具吸引力﹐而這又會反過來促使外幣兌美元進一步走強。



散戶投資者一直可以通過外匯期貨等複雜的金融合約參與外匯交易。但這些投資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這要求投資者猜對特定幣種的走向﹐而且﹐往往還需要借入資金。金融產品設計者稱﹐新推出的外匯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上市基金把風險降低了﹐因為許多基金都投資於一籃子外幣﹐分散了投資風險﹐況且﹐還有一位精明幹練的專業理財人士負責管理。



新推出的外匯基金使該投資品種的隊伍不斷壯大﹐此前成立的外匯基金基本上都是在去年推出的。儘管外匯基金基本上都是在押寶美元的動向﹐但具體到投資策略和資產分配狀況﹐各基金不盡相同。例如﹐Merk Hard Currency基金一般不會碰複雜的金融合約和借來的資金﹐主要是通過貨幣市場工具買進外幣。今年目前為止﹐這只基金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7%。



其他的基金採用了更為複雜的投資策略。例如﹐Rydex Dynamic Weakening Dollar基金設定的業績目標是美元指數波幅的兩倍﹐不過方向卻是相反的。打個比方說﹐如果美元指數下跌了5%﹐該基金就應做到上漲10%。該基金運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及賣空交易從美元的下跌中獲利。今年目前為止﹐美元指數下跌了5.9%﹐該基金的上漲了約11%。



以前就曾建議過客戶買進外幣的華爾街公司現在建議客戶提高對外幣的持有比例。例如﹐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旗下的JPMorgan Private Bank不久前建議客戶把對外幣的投資比例從以前的零提高到2%。該公司建議客戶投資於英鎊、歐元等主要外匯幣種的貨幣市場工具和遠期外匯合約。JPMorgan固定收益和外匯部門的全球主管安東•皮爾(Anton Pil)表示﹐Fed結束加息之時﹐該公司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提高外幣的投資比例。該公司還建議投資者把15%的資產投向海外股市﹐同時不持有海外債券。JPMorgan上次建議投資者持有外幣是在2003年和2004年初期﹐當時金融界普遍擔心外國央行將減持美元儲備﹐而且﹐Fed還未拉開本輪加息週期的帷幕。



Eleanor Laise



香港時間2006年05月04日14:29更新

 
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 METAMUSE ] BLACKCA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