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622投資心法小語錄1與海運業
一、 耐得住沉悶
從過去的台股經驗,最令人興奮的投資組合,通常有最低的長期報酬,而最讓人感覺到沉悶的一些投資卻往往得到比較高的報酬;千萬別從投資中去尋求刺激,因為最引人入勝的投資標的,必然吸引眾人的目光,而引起過度追捧,也就是說因為太受市場關注而吸引了許多資金,使得拉高了股價而降低了未來的中長線報酬率。
台股幾個例子如2000年的精業,當時整個全球氣氛通通圍繞在網路股上面,而精業剛好握有台灣最大的入口搜尋網站奇摩,我相信當時幾乎每個投資人多多少少都曾經擁有過,即使是忍功一流的投資者等了大跌半年後在00年8月買進(當年3月高價330元,8月跌到100元左右),還是要遭遇極大的虧損,至06年初報酬率為負94.5﹪。
同一時間買進無聊的華碩,成本200元,經過2000-2005年的配股與配息後,在06年1月時報酬率8.7﹪。而你若在當時買進更為無聊的中鋼,五年半下來加計權息後報酬率為131﹪,接近每年30﹪的自我目標;相同的在當時買進鴻海、日月光、台積電、達碁(後來與聯友合併成友達)、陽明、統一這種無趣到極點的股票,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皆可到達一年30﹪。
舉凡每一波的主流股在起漲區時,不見得會有一堆利空,但是一定是乏人問津且沒有媒體關心的,如03年8月起漲的營建股,竟然在當年的所謂鬼月房屋銷售淡季起漲。
我的低檔選股有些原則:
1、 買在這類股票族群已經失去關注的時點
2、 買在月營收的年增率來到低點處
3、 籌碼乾淨:如融資使用率達歷史低檔,投信持有張數也達歷史低水位,以後才有散戶與投信來檯轎
4、 該產業龍頭或前三名公司
5、 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近一兩年來要維持正數,而且越大越好
6、 負債比與負債金額能逐季下降,這表示該公司在營運衰退期間還能改善其財務體質
7、 長線的量能萎縮(小型股除外),五周的均量縮到最大的五週均量的1/4以下。
8、 股價淨值比能在1.5以下,不過也是小型股例外,因為小型股的淨值波動太大。
9、 跌幅(距離前波多頭高點)能達兩成以上(還原權值後)
10、 預估本益比是否來到歷史低點
11、 競爭者的加入與產業供需平衡的問題
以前曾經談過,海運股很好用的一個指標是波羅的海指數,當過去一段期間其漲幅若大於原油的漲幅,通常海運股也會跟著帶動,若海運股沒有跟著這個黃金交叉往上揚升,那就是股價被低估,反之若波羅的海指數的跌幅大過原油的跌幅(甚至原油是上漲的),則海運類股股價往往會跟著下挫,倘若沒有跟著修正向下,則海運股價是被高估;買賣股票我喜歡找被高估或低估的時點去進出,如果海運股價與波羅的海指數的方向是一致的時候,則多空的態度就不變。從一些自己的擇股邏輯來看航運股
1、 月營收年增率是否達低點:
裕民95/2-5的月營收年增率分別為:-62﹪、-37﹪、-45﹪、-30﹪(高點是93/10的112﹪)。
陽明是2.4﹪、7.2﹪、11.7﹪、6.4﹪。(高點是92/10的72﹪)。
長榮95/2-5的月營收年增率分別為:-24﹪、-18﹪、-18﹪、-14﹪(高點是92/6的166﹪)。
萬海五月營收年增率3.4﹪也接近歷史低點(高點是93/9的36﹪)。
月營收年增率的低點似乎在2月時浮現,當然海運公司的轉投資收入佔其稅前盈餘比重不低,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更精準的估算
2、 融資使用率與投信持有張數
裕民分別為13.2﹪與2830張,三年來最低
陽明分別為11.6﹪與8979張,為三年多來最低
長榮分別為9.65﹪與14749張,接近歷史最低
萬海分別為3.4﹪與1894張,也是歷史的低檔水準
3、 現金流量(最近五季的來自營運現金):
裕民36.27億、陽明94.56億、長榮251億、萬海33.4億;皆超過其股本的1/5。
4、 負債比逐季下降
裕民由94/2Q的31﹪降至95/1Q的7.1﹪, 陽明由94/2Q的48﹪降至95/1Q的40﹪, 長榮由94/2Q的43﹪降至95/1Q的28﹪, 萬海由93/4Q的50﹪降至95/1Q的43﹪。
5、 股價淨值比: 裕民1.51倍、陽明0.91倍、長榮0.96倍、萬海1.24倍;也都來到歷史低檔區,其高檔的股價淨值比至少是2.5倍以上。
6、 股價位置:還原權值後距離高點的差距為(以95/6/21收盤價比):裕民-21﹪、陽明-36﹪、長榮-26﹪、萬海-34﹪。
7、 量能萎縮的狀態: 目前五週均量/高檔的五週均量比,分別是:裕民0.16、陽明0.16、長榮0.21、萬海0.39。
波羅的海指數年初至今的漲幅為21.4﹪,而原油的漲幅僅為11.4﹪;今年6月以來波羅的海指數漲幅為11.4﹪,而原油六月以來跌幅4﹪(布蘭特原油5/30-6/19),簡單的說今年與六月以來,全球海運的運費調漲幅度是大於原油的上揚幅度。
依我國「航業法」第四條之規定:『非中華民國船舶,不得在中華民國各港口間運送客貨。但經中華民國政府特許者,不在此限』,目前兩岸之間的貨物,有一部份為韓國海運公司所營運,如韓進(Hanjin)等,經營高雄-釜山-上海或者香港-高雄-釜山-上海、兩岸對開等等航線,也就是原屬兩岸之間的貨物運輸,有許多是由第三國(特別是韓商)的船舶在承攬;雖然目前兩岸的直航條例沒有過關,但是我個人相信較無爭議性的貨物直航在未來半年內,政府會作出更開放的宣示;一旦開放後,部分由韓國海運公司所承攬的貨運量,將會由我國一些海運公司所替代,屆時一些韓國海運公司就會「皮皮剉」,畢竟兩岸的運輸、據點的佈局、貨主的關係與貨櫃的調度安排等等,台灣航運公司的競爭力是大於韓商。
即使屆時這些政策短期內無法實現,但是以目前一些航運股的營運與股價也處於三年來的低檔區,航運股與一般景氣循環股一樣,必須要在景氣低檔、沒有媒體法人關注的時點佈局,否則每次到了直航問題被媒體拿出來炒作時,投資人又會犯了利多追高的毛病。
但是航運公司也有其營運上的隱憂,如從去年底開始就有許多大噸位的船隻加入歐洲線,而預估今年底到07年初將是新船加入的高峰,也就是海運的供給缺口仍舊會持續擴大。另外兩個比較不舒服的地方是,本益比不夠低,以及原油未來的走勢;所以評估海運類股必須緊盯著政策、油價、波羅的海指數與總體環境變化。
至於空運方面,我不認為直航對空運會有多大的營收溢注,理由就是兩岸的空運直航不過是取代台港與台澳線的航班,況且人員的全面三通應該會比貨運的開放來得晚,幾家大型航空公司因直航後所增加的營收,佔其全體營收極為有限;而較小型的航空股或許有政策作多或未來的合併題材,但是非產業龍頭,已經超出我的部落格討論範圍,所以就不談了。
底部摸底與打底期不是不能作多佈局,而是我們現在的時空點,當然無法確認此刻是否為底部,通常要經過一些條件的確認,此刻能做的動作除了空手等待以外,也可以找一些財務面經過長期調整後漸漸改善,而景氣已經在谷底區盤旋一陣子,籌碼已經相對沉澱的大型股去做佈局;買對了就跟著大盤往上賺一點差價,萬一此刻不是低點,起碼所選擇的股票是跌幅會較輕而且容易賣掉的;況且依我的經驗,過去從底部翻揚的初期,大型股是不會太過寂寞,起碼可以賺到接近指數漲幅的報酬,而初期的小型股則多空參半,有些小型股會跟著活蹦亂跳,但是也有很多小型股在大盤止穩的初期還會再作慘烈的修正,如去年11月大盤已經止跌翻揚時,營建資產仍舊持續探底。如93年8月大盤在5300-5500打底完成,八月底到十月初開始第一波上揚時,面板與手機周邊零組件族群仍舊持續最後的趕底。
很多公司一點都不偉大,投資人很容易被好公司好股票這回事給迷惑,許多投資人都會想要買進並持有具備夢幻成長潛力的股票,但是歷史往往告訴我們,看起來最遲鈍的公司,往往有較高的報酬兼具很低的風險;股票市場總是太過於重視成長型股票,導致於股價的高漲而使得未來報酬率偏低。
大盤來到相對低檔區時,重要的是別人正在想什麼,以目前的點來說,是否為底部的機率各為五成,這需要未來的主客觀因素來印證,底部時的投資人想的事情不外乎:
1、 等解套,所以要避開一堆人等著想要解套的公司。
2、 搶反彈,多數在下跌前就出清,或者在起跌時就停利的投資人,由於空手了將近一個半月,已經遠離了盤面很久,所以當這一部分投資人進場搶反彈,其選股會受媒體的報導影響頗大,所以此刻也應避開媒體所渲染的股票。
3、 想攤平,所以也要避開跌深的股票。我絕對相信與群眾背道而馳的道理,因為歷史不斷的說明獲利是屬於少數人。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只是引用的數據力求來自官方的「股市觀測站」,對於海運類股的基本面、財務面與其他分析內容,僅供各位參考,買賣決策自行決定,我只是提供一些耕讀心得與想法。
2006年6月24日 星期六
622投資心法小語錄1與海運業 — 引用自總幹事的投資筆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